三出阙

更新时间:2023-06-14 11:24

阙是古代中国最高等级的建筑形式之一。阙制中最高等级的三出阙一般耸立在帝王居住的宫廷大门前面,是天下独尊的标志性建筑。

历史演变

”是中国古代城门、宫殿或者陵园的一种标志性建筑。因通常左右各一中间有缺口而名为阙或双阙。随着历史的演变,阙由原来的单阙演变为组合的形式,逐渐形成最高等级的三出阙建筑,这种建筑在古代社会为帝王专用,地位尊崇。

所属朝代

先秦

三出阙雏形阶段是先秦的阙。由商代甲骨有阙的象形字推测,最迟在商代便有了相关的建筑,但我国尚未有考古发现商周的阙的实物。不过在西周时代阙的礼制性已经有所体现,似乎仅有王室和鲁国方可使用。而随着春秋礼乐崩坏,阙的使用在诸侯各国相继出现,成为诸侯国王宫的象征,身份依然尊崇。

最迟至战国晚期,诸侯国陵园便开始使用阙。诸侯国对阙的建设非常重视,秦孝公迁都咸阳时,“冀阙”被当作最重要的建筑物首先被营建。或许就是春秋战国这一阶段,由于阙的传播发展,阙由单阙的形象而逐渐组合演变为二出阙或者三出阙。

秦朝

最早的三出阙实物是秦始皇陵园三出阙。在我国考古发现中,以秦始皇陵园的三出阙遗址为最早的实物证明。据考古发现,这两组三出阙分别立于东西内外城门之间,他们独立耸立于门前,三出阙和城门一起构成陵园最富标志的建筑性群体。由此也可以证明,至少在秦代,已经有了三出阙这种最高级别的阙。同时表明,以单阙,二出阙,三出阙为体系的古代阙制已经形成。

汉代

汉代,三出阙礼制和阙形门出现。汉代阙的使用非常广泛,不唯天子、诸侯,不限于朝廷,而三出阙这种形式则唯能耸立于帝王的宫室和陵寝之前。汉代霍光墓就因起三出阙逾越礼制而成为谋反的证据。然而汉代的三出阙作为帝王陵寝专用并未规范化,汉宣帝杜陵的考古发现,杜陵使用的并非是三出阙的建筑,而是子母阙的形式。而在汉阳陵的考古发现中,考古人员则发掘出了三出阙的阙形门式的建筑,已经将阙和门结合起来,而不是独立的设于门前,这是阙在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变化。而此时期留存下来了较为完整的阙的实物,我国四川、河南等地现存有一定量的汉代石阙,对我们认识汉阙的形象有很大帮助。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魏洛阳城宫城正门阊阖门具有三出阙。这一时期除了延续汉代阙制之外,以北魏阊阖门三出阙为代表,此建筑继承了西汉都城宣平门的阙制,但又有变化,以围墙将双阙和城门连接,形成了形成了完整独特的凹字形三出阙城门建筑形制。这种形制也逐渐影响到了唐宋的门阙制度。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陵阙中三出阙得到广泛应用及宫阙整合。经过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整合,隋唐社会又形成大一统局面。阙制出现新的变化,汉魏时期流行的城阙、宅阙、墓阙、庙阙日渐减少;树立于宫城的宫阙数量也明显变少,一般只设立于宫城南门外。

相反,陵阙非常发达,在陵制完备的唐代帝陵共有六组三出阙建筑,除四门外设置三出阙以外,朱雀门外的乳台、鹊台也各设置一组三出阙建筑。而宫室内的三出阙逐渐减少,仅皇家宫城南面设置一组凹字形的三出阙建筑与城门为一体。大明宫含元殿则仿造凹形阙的形制,两边设置三出阙的两阁。

宋代延续了唐代的这种形制,多设置陵阙,而四门外的阙与门相连,四交阙也设置为三出阙相连的直角形制。由党项族赫连勃勃创建的大夏国,其王陵建筑亦有三出阙的阙台建筑,使用的却是圆形三出阙,形制却与中原不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因号墓为陵,陵内壁画设置二十四杆戟架,也有一组三出阙的建筑壁画,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唐代三出阙建筑形象。而辽宁博物馆所藏宋代铜钟上刻画有宋代汴京宫城正门宣德门形象,三出阙五门道的建筑形象甚为宏伟。

元明清

阙制式微。中国古代阙发展到元明清三代,传统意义上的阙已经消失,仅皇宫正门还继续使用,但形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完全从其他建筑群的标志地位退出。明清故宫午门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而元代尚有的三出阙建筑,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消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