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莱郡

更新时间:2023-12-22 11:28

东莱,郡名。

地名起源

东莱一词最早见于《国语》齐语:“通齐国之渔盐于东莱”;韦昭注:“齐东莱夷也”。以其在齐国之东,故名东莱。秦始皇灭齐,于齐国东部置胶东郡

建置沿革

先秦

商周时为莱国之地。

春秋时(前567年),莱国为齐国所灭。

西汉

汉初置齐国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分齐郡胶东国

汉景帝三年(前154年),胶东王刘雄渠叛乱被杀,胶东国除为郡。四年(前153年),立皇子刘彻为胶东王。东莱郡可能于此年由胶东国析置。【《汉书·地理志》注云“东莱郡为高帝置”,王国维等以为不可信】郡治不详。【《汉书·地理志》云东莱郡首县为掖县(今莱州),《太平寰宇记》云西汉时治掖县】

汉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菑川国王子侯国平度来属。

汉成帝建始二年(31年),胶东王子侯国昌阳、阳乐来属。

元延元年(12年),胶东国之徐乡来属。

西汉末,东莱郡领十七县,辖境大致相当于今烟台海阳市、莱阳市之外的地区,威海市全境,以及青岛平度市北部。

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东莱郡有103292户,502693人。

新莽、东汉

王莽时曾分东莱郡不夜县等地置夙夜郡。

两汉之际,东莱郡为张步所据。

建武五年(29年)张步降汉。腄、平度、育犁、昌阳、不夜、阳乐、阳石、徐乡八县于不久后省并。

汉明帝永平十一年(68年),割东莱郡之东牟、昌阳、卢乡三县属琅邪国,后还属东莱。

东汉前期,割琅邪国之黔陬、长广不其三县属东莱,又增置葛卢县。

汉顺帝永和五年(140年),东莱郡治黄县,领十三县,属青州。

汉献帝建安中,析东莱郡置长广郡,以长广、不其、牟平、东牟、昌阳五县属之,不久长广郡复并入东莱郡。

建安三年(198年),黔陬县别属城阳郡。

魏晋南北朝

曹魏时移治掖县

西晋咸宁三年(277年),分东莱国不其、长广二县及北海郡挺县长广郡

太康中封司马蕤为东莱王,置东莱国,领六县:掖侯国、当利侯国、卢乡县、曲城县、黄县、惤侯国,有6500户。又分黄县以东置东牟郡。

永嘉时东莱郡陷于后赵。南

燕慕容超以东莱郡置青州。

南朝刘宋时,东莱郡移治曲城县(今招远市西),增置牟平县

北魏仍置东牟郡(治黄县)、长广郡。东莱郡还治掖县,领掖、西曲城(原曲城县)、东曲城、卢乡四县

皇兴四年(470年)分青州之东莱郡、长广郡置光州掖县为州治。

北齐时,曲城、当利(属长广郡)二县并入掖县。

天保七年(556年),东牟郡并入长广郡。

北周东莱郡领掖、昌阳、长广诸县。

隋唐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

五年(585年)改光州为莱州。

十六年(596年),不其县并入即墨县,复置卢乡县

仁寿元年(601年),避晋王杨广讳,改长广县为胶水县。

大业三年(607年),改莱州为东莱郡。

大业五年(609年),东莱郡领九县:掖、胶水、卢乡、即墨、观阳、昌阳、黄、牟平、文登,有90351户。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纂顺,废东莱郡,置莱州。

如意元年(692年)割莱州之黄县、牟平、文登置登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莱州为东莱郡,领掖、昌阳、胶水、即墨四县,有26998户,71500人。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废郡,复为莱州。

历代太守

范隆,字伟公,扶风平陵人。汉成帝永始中任东莱太守。元延元年(前12年)迁太仆。

爰曾,字子路,东平人。更始中在任。

高慎,字孝甫,陈留人。约光武帝明帝时在任。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汉安帝时在任。

夏□,东汉中期在任。

桥肃,梁国睢阳人。顺帝、桓帝之际在任。

陈□,梁国砀人。约汉灵帝时在任。

唐□,颍川人。约汉灵帝时在任。

蔡□,字伯起,汉末东莱太守。

管统,汉献帝建安初在任。

石苞,勃海南皮人。魏齐王芳时任东莱太守。

王庭坚,陈留人。西晋末东莱太守。

历史名人

费直,字长翁,东莱人。西汉易学家,开创了费氏易学。

李忠,字仲都,东莱黄人。东汉初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刘宠,字祖荣,东莱牟平人。齐悼惠王刘肥之后。东汉会稽太守,人称“一钱太守”。

刘岱,东莱牟平人,齐孝王刘将闾之后。东汉末为兖州刺史。

刘繇,字正礼,刘岱之弟。东汉末为扬州刺史

左伯,字子邑,东莱人。汉末书法家,工隶书。尤擅作纸。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三国时武将。

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西晋司隶校尉。

侯史光,字孝明,东莱掖人,西晋时仕至少府、御史中丞

王弥,东莱人。十六国时起兵反晋,攻陷洛阳。后为石勒所杀。

刘胤,东莱掖人,齐悼惠王刘肥之后。东晋江州刺史,为郭默所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