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泰殿

更新时间:2024-07-22 22:49

交泰殿(The Hall of Union Peace),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北京故宫内,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嘉庆二年(1797年)重建,原是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清乾隆年间开始用于贮存宝玺,现为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展厅。

历史沿革

明嘉靖年间,交泰殿始建,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交泰殿重修。

清康熙八年(1669年),交泰殿重修。

清嘉庆二年(1797年),交泰殿被乾清宫失火殃及,后重建。

1959年,交泰殿辟为故宫博物院原状陈列展厅。

建筑格局

交泰殿平面为方形,深、广各3间,单檐四角攒尖顶,铜镀金宝顶,黄琉璃瓦,双昂五踩斗栱,梁枋饰龙凤和玺彩画。四面明间开门,三交六椀菱花,龙凤裙板隔扇门各4扇,南面次间为槛窗,其余三面次间均为墙。殿内顶部为盘龙衔珠藻井,地面铺墁金砖。明间设宝座,上悬康熙帝御书“无为”匾,宝座后有板屏一面,上书乾隆帝御制《交泰殿铭》。东次间设铜壶滴漏,清乾隆年后不再使用。西次间设大自鸣钟,宫内时间以此为准。

文物遗存

二十五宝玺为清代乾隆帝指定的代表国家政权的二十五方御用国宝的总称。清乾隆以前,御宝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清乾隆初年,可称为国家御宝之印玺已达二十九种三十九方之多,且因有关文献的记载失实,用途不明,认识错误甚多,造成混乱状况。针对这种情况,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帝对前代皇帝御宝重新考证排次,将其总数定为二十五方,并详细规定了各自的使用范围。这二十五方御宝分别为:大清受命之宝皇帝奉天之宝大清嗣天子宝皇帝之宝二方、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敬天勤民之宝制诰之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命德之宝钦文之玺表章经史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制驭六师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广运之宝

二十五宝玺藏于交泰殿的宝盝中,一宝一盝。宝盝为两重,皆木质,制作精美。宝盝置木几上,外罩绣龙纹的黄缎罩,分列于御座之后及两侧。二十五宝玺质地有银镀金、玉、栴檀木,印纽有交龙、盘龙、蹲龙型制,雕制精美,同时也是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典章文物。

历史文化

乾隆帝在《交泰殿铭》中提到“殿名交泰,象取地天”。“交泰”二字取象于《周易》中的泰卦,以表示乾坤相交之意。交泰殿位于乾清宫坤宁宫正中间,乾为天,坤为地,乾坤交泰,则阴阳平衡。所以,泰卦体现的是《周易》最基础的思想:天地相交,万物化生;阴阳相交,流行亨通。意思是天地交感流通,万物才能吉祥、亨通,达到康泰、和顺的境界。

文物价值

交泰殿在明清两朝,曾作为皇后重大节庆时接受朝贺之所。逢三大节,即元旦、冬至、千秋,明清皇后均驾临交泰殿行庆贺礼。清乾隆年间开始用于贮存宝玺。每年正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吉时,设案开封陈宝,皇帝来此拈香行礼。清世祖所立“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曾立于此殿。皇帝大婚时,皇后的册、宝安设殿内左右案上。每年春季祀先蚕,皇后先一日在此查阅采桑的用具。交泰殿作为清乾隆年后贮存宝玺的建筑,对研究清朝时期皇帝发布的诏书、文告等有重要研究意义。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包含交泰殿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交泰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景山前街4号北京故宫内。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58、101、103、124、128、观光1线、观光2线、观光3线路公交车,在神武门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交泰殿约2.9千米,驾车约10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