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阙

更新时间:2024-07-08 02:49

凤阙,拼音是fèng què ,汉语词语,解释是汉代宫阙名。皇宫、朝廷。

释义

1、汉代宫阙名。2、皇宫、朝廷。

出处

史记·孝武本纪》:“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

司马贞索隐引《三辅故事》:“北有圜阙,高二十丈,上有铜凤皇,故曰凤阙也。”

汉书·东方朔传》:“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指建章宫),左凤阙,右神明(指神明台),号称千门万户。”颜师古注:“凤阙,阙名。”

艺文类聚》卷六二引晋潘岳《关中记》:“建章宫圆阙,临北道,凤在上,故曰凤阙也。”

晋`王嘉《拾遗记·魏》:“青槐夹道多尘埃,龙楼凤阙望崔嵬。”

唐`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遶龙城。”

清`陈维崧南柯子·蝶庵花下送苏生仲补游京师》词:“挟瑟龙池上,鸣鞭凤阙前。”

相关诗词

七子之歌·香港

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作者】:闻一多【朝代】:中华民国【体裁】:现代新诗、组诗【七子之歌·香港】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作者】:杨炯【朝代】:唐【体裁】:乐府

【注释】: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

2.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3.凤阙:是皇宫的代称。

4.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5.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6.百夫长:指下级军官。

【简析】: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

第四句“铁骑绕龙城”,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诗的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相关词语

凤仙 凤舸 凤山 凤缕 凤纸 凤尾鱼 凤色 凤舆 凤笛 凤舍 凤叹虎视 凤鸟氏 凤引九雏 凤胏麟脯 凤炬 凤附龙攀 凤函 凤觜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