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城通志

更新时间:2023-05-23 09:39

《嘉定城通志》(越南语:Gia Định Thành Thông Chí),又称为《嘉定通志》(越南语: Gia Định Thông Chí ),古代越南南方的地方志,采用汉语文言文,由阮朝官员兼学者郑怀德越南语:Trịnh Hoài Đức)于1820年编成,内容是嘉定城及越南南部一带(嘉定城、藩安镇、边和镇、定祥镇、永清镇及河仙镇)的历史沿革建置疆域物产商业交通水利城镇等情况,以及提到了当地华侨的事迹,是研究阮朝初年历史及越南南部华侨史的重要史料。

成书过程

成书背景

《嘉定城通志》的作者郑怀德,曾于嘉隆十五年(1816年)至明命元年(1820年)期间,在嘉定担任官职。至于该书的编撰,是为了向应阮朝政府“诏求故典”而进行的。据《大南实录·正编·第二纪》卷三庚辰明命元年(1820年)五月条里所述,越南经历了之际的大动乱后,政府的文书资料多已丧失,所以朝廷“特准中外臣庶,凡有家藏编录记先朝故典,不拘详略,以原本进纳或送官抄录,各有奖赏。由是中外(指阮朝中央政府及越南地方)各以编录来献。尚书郑怀德献《嘉定通志》三卷及《明渤遗渔文书草》。”按照这条史料,郑怀德是在1820年写成此书并向阮朝朝廷进呈的。

编撰过程

学者戴可来认为郑怀德并非在明命元年(1820年)“诏求故典”时,才匆匆撰书的,而是“在1820年上进之前已经成书。根据文中有嘉隆十八年(1819)之记事,可以推定其草成于此时。”因此,在1820年进呈的《嘉定城通志》,已是一早编成的定稿。

内容

述及地域

本书的名称虽冠以“嘉定城”,但郤包括当时的另外五个镇,即藩安镇(现今属于胡志明市西宁省同奈省前江省隆安省等地)、边和镇、定祥镇、永清镇(现今属于后江省安江省槟椥省等地)及河仙镇。理由是嘉隆七年(1808年)时,阮朝以嘉定城统摄该五镇,这个设置一直到明命十三年(1832年)才罢除。因此,《嘉定城通志》并非载及嘉定一城,而是把嘉定城作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述及其属下的五个镇,亦即整个越南南方。

篇幅

《嘉定城通志》原书共三卷,分别是:第一卷《星野志》(内容是传统中国占星术的分野概念及气候)、《山川志》、《风俗志》;第二卷《疆域志》;第三卷《物产志》、《城池志》。不过后来郤出现了五卷或六卷本,这是由于后人根据原书各志的长短,重加编排,内容则没有明显的增补修改的迹象。

华侨内容

·明清之际华人投奔越南的情况:17世纪正值是中国明清政权易手,所以大批汉人移居外地,当中一部份来到越南南方,《嘉定城通志》亦有所提及,如《疆域志》记载1679年,明朝广东省镇守龙门水陆等处地方总兵杨彦迪、副将黄进等,带领士卒及家眷三千余人、战船五十余艘,南投越南阮主所辖的思容、岘港等地,原因是“不肯臣事大清,南来投诚,愿为臣仆。”另外又记载广东雷州人鄚玖因“明亡,不服大清初政,留发南投于高蛮国南荣府”,并成为了日后河仙的实际统治者。这些记载,反映了17世纪中国人因逃避满清而掀起移民潮,大批华侨去国南下的情景。

·华侨聚居点出现的情况:大批中国人的南移越南或到这里经商,形成了一些华侨聚居点,这在《嘉定城通志》里亦有所介绍,如边和镇便在华侨领袖陈上川的策划下“招致唐商,营建铺街。瓦屋粉墙,岑楼层观,炫江耀目,联络五里。”又例如《风俗志》里记载藩安镇的“文物、服舍、器用多与中国同”,描写了华侨在越南南部的聚居情况及其所带来的文化、风俗上的影响。

史料价值

据学者戴可来所说,《嘉定城通志》详细记载了嘉定城、藩安镇、边和镇、定祥镇、永清镇及河仙镇的建置沿革、疆城变迁、山川河流、城池贸易、风俗物产和华侨事迹等方面的情况,成为17世纪19世纪初有关南圻史实的最完备撰述,是后人研究这个时期该地区历史、地理、经济、文化及华侨问题的最重要史料。

除了学术上的价值外,该书还有实际用途。在明命朝以后,凡赴南圻任要职的越南官员,都要先在莅任前先读此书,因而成为治理越南南方的重要参考书。此外,阮朝官修的《大南实录》、《大南一统志》等文献,都以此书为重要根据。甚至到法国人1862年占领南圻的嘉定城、边和镇及定祥镇后,这部书仍被十分重视,并被介绍到法国去。

流传情况

《嘉定城通志》面世后,到1863年法国人鄂伯黎(G·Aubaret)译成法文,带到巴黎出版,受到西方学术界的重视。在中国大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将《嘉定城通志》、《岭南摭怪》及《河仙镇叶镇鄚氏家谱》三种越南史料组成一部,由学者戴可来杨保筠校注,编成左起横排的简体中文版。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