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常丞

更新时间:2020-12-22 17:11

汉制各主官之下皆有丞,即为主官之佐贰,亦为内部事务官性质。北朝末期立太常寺,置卿及少卿,仍置寺丞,与少卿无甚分别。直至清初,太常寺丞犹为寺之正官,乾隆以后方改为属官寺丞满洲一人,汉人二人,正六品,各寺丞略同。

沿革

官名。两汉魏晋南北朝为太常副贰,员一人,两汉多用博士、议郎充任。西汉秩千石,东汉秩比千石,魏、晋、南朝北魏增置少卿为太常之副,丞居其下,北齐置太常寺,以卿、少卿为长贰,丞参领寺务,隋、唐、五代员二人,管理本寺日常公务。唐高宗、武则天时曾随本寺改名奉常丞、司礼丞,旋各复旧。北宋员一人,前期卿、少卿为寄禄官,置判寺官掌寺务,丞以久任礼官品阶较高者充任,理寺务,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后,复成为卿、少卿的佐官,从七品。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省,绍兴三年 (1133) 复置,孝宗隆兴元年 (1163)省,二年复置。辽朝为南面官。金朝亦置,正六品。元世祖中统元年 (1260) 设太常寺,置丞一员掌寺务,至元二年 (1265) 以翰林兼摄寺务,丞佐之,九年设卿、少卿,丞始成为属官。后寺改升太常礼仪院,遂罢。明初置太常司丞,洪武三十年(1397)后复改太常寺丞,置二员,清初置满洲一员,汉左、右丞各一员,正六品; 光绪十二年(1886) 增满洲一员。掌管祭祀品式,遴补吏员,勾稽廪饩。后省。自北齐以来,亦称“太常寺丞”。

品级

宋七品,梁五班,陈八品、六百石。孝文帝太和十七年 (493) 定为五品下,二十三年改从六品。北齐从六品。隋初从六品,炀帝改从五品,唐从五品下。北宋正五品。明正五品,洪武三十年正六品。

职责

掌管宗庙祭祀礼仪的具体事务,总管本府诸曹,参议礼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