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期刊

更新时间:2024-08-23 22:03

网络期刊称为电子出版物、网上出版物。就广义而言,任何以电子形式存在的期刊皆可称为网络期刊,涵盖通过联机网络可检索到的期刊和以 CD-ROM形式发行的期刊。网络期刊已经进入第三代,和iebook电子杂志一样,以flash为主要载体独立于网站存在。

分类与特点

网络期刊,论坛或博客时代下,采用论坛技术或博客条件,制作的精美而有针对性的网页,可定期而连续更新,形成主题或内容或风格的相关性,亦可称之为“电子刊物”。这种电子杂志只能保存网页,往往体积虽不大,但页面幅度满屏,甚为不便,网页防御

木马病毒技术很薄弱。但网络期刊,从投稿、编辑出版、发行、订购、阅读、读者意见反馈...全程均完结于网络环境。 这是大部分网络期刊的局限性。

网络期刊,最终方向是以电子邮件为传送方式的互联网络信息服务,或免费或有偿。因近年电子信箱技术崛起,造成电子邮件产业化,网联工具产性一次大爆炸性革命。因此,电子报这种资讯工具,可直接传递至手机等用户终端机器,网络刻板传输的感觉,大大为邮件灵活的穿透性所覆盖。手机直接链接各大门户网站,手机登陆网络,一种新的“时尚秀”应运而生——手机电子报、掌上订阅虚拟期刊。

网络期刊,另则可指媒体平面刊物——直接的网页和网站。无须复杂而漫长的传统印刷过程,发布周期比传统报刊杂志更精细更准确快捷,而且网页编辑直接命意网站称谓,网刊地位突出而风格专业。出版周期短,信息速度传递快,无纸化操作避免了印刷发行投递等环节,投稿编辑发行订阅阅读的全程,网内完成。有的电子期刊,收稿到被阅读,时间之短,穿透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及因特网,实现高速跨越,其传播速度非常惊人。

网络期刊,逐步形成网络检索功能。读者通过网络检索期刊,获取网络期刊资源,不受时空限制,检索途径多样——网站引擎检索和图书馆目录检索等等。自然语言与智能检索,突围到篇名、关键词、作者、全文等任何一个入口词为代表的信息点,多半或全能地检索到目标,途径丰富,效率惊人。

网络期刊,嫁接了多媒体功能。网刊,当前多是多媒体合成期刊,动态效果,影像声音动画插入,丰富性生动性活泼性,不可同日而语,况且能制作或订阅特殊化,可谓姿彩斑斓。网络期刊,其咨询稿件来源,跨越了时间空间限制,作者、出版者、用户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直接,论文作者可以异地万里提交稿件,和编辑商榷。电子期刊的进化,大为改变了文化生活方式的主动性和交互性。网络电子期刊,逐渐成为主流媒体,旺盛的生命力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如:知识产权、著作权法、网络版权纠纷层出不穷、用户问、问题及时解答、期刊稳定性问题、网络传递问题、保存寿命问题、联机电子收藏、永久电子存档等等。

网络期刊,开发利用措施:电子期刊虚拟图书馆、电子期刊镜像站、电子阅览室、精品化服务、电子期刊深层开发、读者开发、情报开发、专题电子文献、参考咨询馆、区域性开发、资源共享。

电子期刊导航系统:

1、按某种顺序(如刊名、主题、刊名字母顺序)浏览不同数据库中的期刊

2、按刊名、ISSN、来源数据库、学科分类或主题等途径检索期刊。

提高期刊员工综合素质,期刊编辑素质:

1、查找数据库、搜索工具、有标引知识、词汇控制方法

2、熟悉适用的检索策略和检索方法等知识

3、能排除计算机及网络运行中临时出现的小故障

4、熟练掌握Internet日常的业务

5、具有一定的英语阅读能力

6、具有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

7、与网络图书馆强形成特色,拓展信息源

利弊及发展

根据上网途径的不同,我国网络期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期刊社开发有自主版权的网络期刊,期刊的编辑、发行和传播等借助网络进行;二是依靠主办单位网站或其他合作网络实现上网的期刊;三是通过权威信息机构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代理上网的期刊。我国网络期刊多是将纸版期刊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后在网络上发布,通过第三种方式实现网络化。

期刊网络化为新理论和新科技的快速传播、应用、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集约知识的整合功能。网络期刊包括了众多的数据库,并且提供国内外对口核心期刊的内容和相关信息,不受版面篇幅的限制,形成了出版学科齐全、结构规范科学的知识库。二是方便文章检索的功能。专业性的网络检索工具结合联机数据库,在提供参考资源、软件目录、研究项目信息、学术动态、相关学术站点等方面,比印刷期刊具有更强大的检索能力。三是网络上电子资源导航系统的建立功能。随着网上期刊的日益增多,通过建立局域网、专业网,实现编辑部网站之间的链接,可以在更大范围达到资源共享。四是进行稿件检测识别,避免一稿多投。

近年来,我国网络期刊发展较快,形成了鲜明的特色。首先是传播、交流方便快捷。网络期刊能够得到更多有相关专业学术爱好者的阅读和利用,从而扩大期刊读者群,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网络海量信息的获取大大提高了编辑的知识视野,极大地推动了编辑加工和出版的效率。再次是期刊资源更加丰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能使原本单一、枯燥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生动、形象。便于期刊之间的对比,找出差距,显现个性和办刊特色。第四是经营管理更加科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可以快速、低成本、主动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从而促进传统期刊的持续经营。

但网络期刊也有其弊端:1.网络期刊加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我国2001年修改的《著作权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作品的数字化形式、著作权法保护、应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有明确规定。但规定的有些条款实行起来难度很大,如期刊社无权给期刊网络服务者转让作者著作权,按照法理,期刊不仅应取得期刊社或编辑部的同意,而且应取得作者的同意,但这在事实上行不通。《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中文期刊达8000多种,涉及作者海量,若要一一取得作者许可,难免受到各种基于作者著作权的困扰,这样数据库就无从产生了。期刊社或编辑部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以“征稿启事”之类解决网络版权问题,即“征稿启事”中声明来稿作者如在稿件中未附带声明不允许电子媒体转载、摘编其作品,则推定作者许可网络传播,但这种做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质疑。因此,如何双赢地转让网络传播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网络期刊破坏了期刊的原有容貌。优质期刊是一个完整的特色化产品,包括内容、栏目设置、封面、版式、印装等。网络使用者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下载、浏览时,期刊的整体状态和个体特征荡然无存,特色被网络数据库收录方式破坏。期刊特色的整体性在数据库中不能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期刊社或编辑部作品著作权的侵犯。

3.期刊网络化使得做假期刊的问题比较严重。期刊网络化给不法分子开了方便之门,近年来,许多家学术期刊发表严正声明,痛斥一些人在网上征稿做同名假期刊的现象。

基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网络期刊发展的路径应该是:第一,加强立法,建立网络期刊著作权法律体系。现有法律对著作权的各项规定均散见于各个单项法律法规或者司法解释中,尚没有一部完整的保护网络权益的法律。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种侵权行为的不断出现,现有的条款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加快制定和完善互联网立法十分迫切。建议对我国著作权法上的法定许可使用制度加以适当调整,如对数字媒体主体资格设定特许权制度,规定数字媒体必须经过国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建立一个既有利于保障作品的作者和学术期刊等期刊汇编人、出版者的正当合法的著作权,又有利于保护数字媒体正当权益,有利于推进科学文化知识传播和学术信息广泛交流的网络期刊著作权法律体系。

第二,逐步实现编辑工作的数字化,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期刊尤其是学术期刊要在激烈的期刊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要树立全新的网络理念,强化编辑主体的网络化意识和能力,办刊人不但要成为纸质期刊的合格编辑,而且要能胜任网络期刊的编辑工作;二是网络知识操作技能要选择最佳信息转换模式,实现文献信息内容的标准化;三是要实行编辑手段数字化,期刊编辑应当尽快利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新成果,将现行期刊运行模式转变为基于网络的期刊编辑出版系统的工作模式。

第三,维护期刊形象,拓宽发行渠道。网络期刊必须巩固和加强原有的读者群,保证期刊的权威性。网络版内容选择和开发要思路开阔,有完整性的形象。期刊可以直接在网上订购交易,还可以用其他适用网络应用的载体推向市场,拓宽发行渠道。

第四,因地制宜建设网站,改善编读环境。一个良好的网站可以承载几乎所有的信息内容和媒体形式,使之成为期刊信息内容发布、品牌推广、读者服务的综合平台。如逐步建立发布期刊文章的信息型网站,提供查询和检索服务的互动型网站,为读者提供在线投稿、在线编审等服务的经营型网站。鼓励并引导读者和作者利用网络进行沟通,提高网络化应用程度。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