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耀基

更新时间:2024-08-18 13:13

金耀基(Ambrose Yeo-Chi King),1935年2月14日出生于浙江省天台县,社会学家、政治学家、教育家、散文家和书法家,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西泠印社社员,香港中文大学原校长、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

人物经历

1935年2月14日,金耀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白鹤岭跟村(现为白鹤镇上联新村的盘龙村)。

1949年,全家迁居台湾。

1950年,毕业于台湾省立台北成功中学初中部。

1953年,毕业于台湾省立台北成功中学高中部。在成功中学求学时期,为诗人纪弦(路逾)的得意门生、“路门五杰”之一。

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获法学士学位。

1959年,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获政治学硕士学位。

1965年,公费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一年。返台后,在台湾政治大学任讲师,并兼台湾商务印书馆副总编辑。

1967年,获得美国全额奖学金,第二次赴美(举家同往),并再度到匹兹堡大学修读博士学位,主攻国际政治、社会发展,偏重于社会学。

1969年,获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应社会学家杨庆堃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创校校长李卓敏教授邀请,加入香港中文大学任社会学教师。

1974年,升任高级讲师。

1975年,担任剑桥大学访问学人。

1976年,担任麻省理工学院访问学人。

197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院长,并任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1979年,升任教授(Reader)。

1983年,晋升为社会学讲座教授。

1985年,担任海德堡大学访问教授。

1986年,担任威斯康星大学访问教授。

1989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副校长,主管学术规划和发展。

2002年9月,接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五任校长。

2004年7月,退休,获颁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荣休讲座教授衔。

2005年,应邀出任香港中文大学双语政策委员会主席,领导委员会向大学建议作长远规划,以期落实及优化香港中文大学的双语政策。

2007年,受邀担任北京大学费孝通纪念讲座的主讲人。

2018年,获邀成为西泠印社社员。

2019年11月,在西泠印社举办书法作品展。

主要成就

学术成就

金耀基的研究兴趣主要为中国现代化及传统在社会、文化转变中的角色。他在1966年出版的《从传统到现代》一书,是中文学界最早的有系统地论述中国现代化的研究著作。此后数十年,他一直从事现代化研究。他的主要贡献在于社会理论、现代化理论、中国近代文明理论、韦伯社会学理论研究等。

金耀基提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有三个主旋律:“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帝制到共和”、“从经学到科学”,但终极愿景是要建构“一个有中国文化性格的现代文明秩序”,而这个现代文明秩序,包括政治、经济、伦理、审美等文明范畴。

金耀基还提出了“行政吸纳政治”理论。他通过对香港治理的分析,发现一种“行政开放咨询”的政治安排,“把政府外的,非英国的,特别是中国的社会经济的精英,及时地吸纳进不断扩大的行政的决策机构中去”。这一发现在理论上具有两个重要贡献:第一,这一解释提供了一种代议政体之外探索政治发展的模式;第二,它同时是一种“类民主”的开放决策机制,因此提供了新的政治稳定和政治合法性机制。

金耀基的主要著述包括《从传统到现代》《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中国社会与文化》《中国政治与文化》《中国的现代转向》《社会学与中国研究》《中国文化与现代转型》《大学之理念》《再思大学之道》等。

到香港工作后,金耀基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香港社会的论文,包括《The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Politics in Hong Kong》(1975)、《Social Life and Development in Hong Kong》(1981)、《香港政治之特性及其民主之展望》(1987)、《One Country, Two Systems: An Idea on Trial》(1995)、《香港:华人社会最具现代性的城市》(2000)等。

此外,著有散文集《剑桥语丝》《海德堡语丝》《敦煌语丝》《人间有知音》《有缘有幸同斯世》等及《金耀基八十书法集》(集古斋、中华书局)等。

人才培养

金耀基认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对人类知识文化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对自己民族的学术文化有一基本的欣赏与把握,同时,他应该养成一种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一种对真理、对善、对美等价值之执著的心态。

1983年,金耀基获香港中文大学委任为“课程检讨特别小组召集人”,领导改革本科课程的结构,包括确立学分制及选修制,以及制定通识及语文教育的要求;1989年,领导专责小组重新检讨学分制,以加强其灵活性。

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任内,金耀基为大学确定第五个十年的发展计划,引进新机制改进大学的管治架构,成功争取开设香港中文大学法律学院;率领大学渡过非典型肺炎爆发和政府大幅削资的难关。

金耀基是1979年后帮助中国大陆社会学重建的学者之一。金耀基和李沛良等人以香港中文大学为枢纽,谋划、联络中国大陆与台湾、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家,于1983年举办了首届“现代化与中国文化”研讨会,并在此后20年内连续召开八届。

2013年4月4日,金耀基访问南京大学,并作演讲“重思大学之道”。

2018年9月11日,金耀基受邀做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大师讲堂”,分享“大学与中国教育现代化”。

2018年12月21日,金耀基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郑杭生社会学大讲堂·第十二讲”主讲人,讲题为“大学与中国现代文明的建构”。

2019年5月16日,金耀基受邀主持“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七十周年校庆学术讲座”的第二场讲座,讲题为“中国百年学术之变与发展”。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金耀基曾先后担任香港廉政公署社区研究小组委员会主席及社区关系市民咨询委员会成员、香港法律改革委员会委员、香港中央政策组顾问、香港研究资助局委员、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董事等职。

曾任《The China Quarterly》《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二十一世纪》等期刊编委。

个人生活

金耀基的父亲金瑞林在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东阳县和海盐县的县长,1947年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后来在上海警察局任要职。

金耀基的夫人为陶元祯,两人育有四个儿子。

金耀基自幼练习书法,他认为“中国文化最终还是表达在书法里”。退休之后,他在笔墨书香中颐情养志,追寻传统的人文精神。

人物评价

作为知名社会学家,金耀基与许倬云余英时一起被誉为中国研究的三位耆宿。(《三联生活周刊》评)

金耀基先生的影响力遍及全球学术界和整个华人世界。作为学者,金先生学风严谨;作为书法家,金体书法厚重又灵动。(台州日报评)

金耀基教授蜚声海内外,是我国人文学界的泰斗与大家。他长期致力于社会学的研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东南大学吴健雄学院评)

金耀基深好书法,其书体风格气韵生动、摇曳多姿、自成一格。(西泠印社评)

金耀基先生是当今华人社会学界最具有影响的社会学家之一,长期以来在学术研究、文化传播、社会服务,以及高等教育的实践和研究方面均具有卓越成就,是一名杰出的社会学家、教育家。(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建明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