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天府大堂

更新时间:2024-04-19 11:38

顺天府大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公街9号,始建于元朝时期,明、清两代为顺天府署内的大堂。

历史沿革

元朝时期,元大都路总管府始建。

明永乐年间,元大都路总管府改建为顺天府衙署。

民国时期,顺天府衙署改为市立小学、幼稚园、东北中山中学及河北省路局。

1949年后,顺天府衙署曾改为河北北京中学。

2005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出资对顺天府大堂进行修缮,后由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使用。

建筑格局

顺天府大堂原为顺天府署建筑,原顺天府署坐北朝南,有三重大门,第一重门在今东公街南口,稍北即第二重门,门内有包公祠、狱神庙及监狱、把总司厅、照厅和代书处;东有五圣祠、候质所粮厅、科神庙;再东有东吏、户刑、盐房、工房等处所;第三重门后为大堂。现署内建筑仅存顺天府大堂。

主要建筑

顺天府大堂面阔五间,进深七檩,东西面阔26米,南北通进深14米,前后出廊,柱子为黑色,下有覆盆式柱础,悬山顶调大脊筒瓦屋面,两端用五花山墙封护。屋面上有正吻、戗兽及五小兽。额枋上绘有旋子彩画。明间装修为六抹扇门各四扇,次间装修为六抹槅扇门各四扇,明次间装修在上方均有十字方格棂心横披窗。梢间装修为四抹槛窗各六扇,下为干摆砌槛墙。明次梢间装修均为黑色,仅棂心为绿色。明次间前有垂带踏跺三级,地面为方砖铺墁。大堂两侧山墙为五花山墙,上身为丝缝砌法,下碱为干摆砌法。

大堂后面明间开门,为黑色板门,两侧各有四抹槅扇门一扇,上有门簪四个,大门两侧还装饰有西洋式璧灯一对,明间前有垂带踏跺三级。次间与梢间为砖砌,上身为丝缝砌法,下碱为干摆砌法。

历史文化

顺天府署负责京畿地方之事,共领五州十九县。即通、蓟、涿、霸、昌平五州和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安、固安、永清、保定、大城、文安、武清、香河、宝坻、宁河、三河、平谷、顺义、密云、怀柔十九县,又称为顺天府二十四州县,其中大兴、宛平因靠近京城又称京县。

文物价值

顺天府大堂是元大都重要的地标性建筑和明清官衙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文物保护

2011年6月13日,顺天府大堂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顺天府大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公街9号。

交通路线

北京市内乘坐82、107、124、135路公交车,在小经厂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距离顺天府大堂约2.6千米,驾车约13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